close

金門守禦千戶所城.jpg

金門守禦千戶所城位於今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,又稱金門城,是明朝衛所制下隸屬永寧衛的金門守禦千戶所(簡稱金門所)之城池,由江夏侯周德興於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四月到二十一年(1388年)二月間所築成,但《滄海紀遺》(1568年,洪受)載說:「金門千戶所城……洪武二十五年,江夏侯周得興來築……」,而許志仁於《明代海禁政策下的金門及其海域》中認為金門城可能是到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才落成。而因為浯洲嶼上建了此城,島名遂改為金門。金門一帶除了設有千戶所城之外,還設有官澳陳坑峰上田浦烈嶼五個巡檢司城。

滿清與鄭成功鄭經交戰時,金門為鄭家的勢力範圍,兩方交戰期間金門城受到破壞,1680年原本在三藩之亂期間為鄭經所控制的金門再次被清軍攻佔後,總兵陳龍一度修築城垣,但後來總鎮署遷到後浦,金門城因而沒落。1949年後,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,金門與馬祖成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峙的前線,金門城城垣殘存的花岡岩被中華民國國軍拆除改築其他工事,金門城因而只剩下夯土層與部分地基]。民國八十六年(1997年)起,藉由金門酒廠的回饋金,開始重建四方城門,但其形制與原貌有別,其中重建的南門現為金門酒廠的大門。而民國九十六年(2007年)時金門國家公園又重建了一段古城垣。

沿革

明朝建立初期,為了防衛倭寇而命江夏侯周德興在東南沿海一帶大量興築衛所城,金門守禦千戶所城即是在這時期所建的城池之一,隸屬永寧衛,但福建都司亦有管轄權。

金門城的興建始於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四月,約在二十一年(1388年)二月落成,但《明代海禁政策下的金門及其海域》(2009,許志仁)一文據《滄海紀遺》與《泉州市建築志》(1995年)關於崇武城的記載而認為金門城可能是到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才落成。初建的金門城周長630丈(約2016公尺),城垣高1丈7尺(約5.4公尺)、寬1丈(約3.2公尺),開有四門。

後來在永樂十五年(1417年)時,都指揮谷祥強化城池防務,除城牆增高3尺外,並在西、北、南三面加築月城[。正統八年(1443年)時,都指揮劉亮與千戶陳旺又建四門敵樓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時,所署燬於火

明末永曆年間,金門一帶曾為鄭成功的練兵之地,而在1663年金門被清軍攻陷後,金門開始遷界。三藩之亂期間,金門一度回到鄭家的勢力範圍,但在1680年又被攻陷。而在此後,總兵陳龍一度打算重建金門城,但後來決定將總鎮署遷到後浦,金門城地區因而沒落。

此後自1949年起,因為金門成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峙的前線,金門城剩餘的城垣殘跡被中華民國國軍拆除以用在其他工事上,使得金門城只剩下夯土層與部分地基。民國八十六年(1997年)起,藉由金門酒廠的回饋金,開始重建四方城門,但其形制與原貌有別,其中重建的南門現為金門酒廠的大門。而在民國九十六年(2007年)時,金門國家公園在文臺寶塔附近重建了一段古城垣。

建築

金門城周長630丈(約2016公尺),城垣高1丈7尺(約5.4公尺)、寬1丈(約3.2公尺),開有四門,後來城牆加高3尺,又增建月城與敵樓。此外金門城還設有36個窩鋪、數座烽火臺,城內有864間營房。

城內有一個主要的十字街,交會之處有一座跨街而建的纕帶廟,北面祀真武大帝,南面祀關聖帝君,而千戶所署、城隍廟等公共建築即設於附近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宏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